您的位置: 首页 茶百科

绿茶、红茶、白茶、黑茶,茶叶的保质期是多久?怎么存放更保险?

100人浏览   2025-04-29 17:36:39

前几天整理茶柜,翻出一罐三年前朋友送的龙井。

开盖一看,原本翠绿的茶叶已经泛黄,香气也淡了许多。

对于龙井来说,放了三年,肯定是不能喝了。

怪我平日里过分偏爱白茶,让这罐龙井在茶柜里越藏越深,直到过期也浑然不觉。

看着发黄的茶叶,想起去年到杭州拜访一位茶艺师的经历。

那天下午,我们在她的茶室中,分别体会到了五个月碧螺春的清新怡人,和五年老寿眉的醇厚甘润。

和能够越存越香的白茶相比,追求新鲜的绿茶果然还是要趁早喝。

不同种类的茶叶就像不同的人,有自己的个性和舒适圈。

每年春茶上新时,总有几位新茶友留言问我:“一下子买了好多种茶,感觉喝不完了,茶叶也有保质期吗?”

今天,干脆就来聊聊这个问题,顺便介绍一下,六大茶类中,各类茶的保质期都是多少,要存好这些茶,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2》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茶叶有保质期吗?

有的,但茶叶的保质期,和大多数人所想的,常见快消食品的保质期不同。

快消食品包装上的保质期表示,食品在这个期限之前,只要储存得当,都是能吃的。

一旦过了这个期限,食品的品质就会明显下降,很可能长出各种细菌、发霉变质,最好不要再吃。

而由于制作工艺和储存方式的特殊性,茶叶不像牛奶面包,过了保质期就会变质。

或者说,茶叶品质的变化,是一个持续的、不断发生的过程,是量变引起质变,而不是一夜之间突然改变。

拿白茶举例,储存得当的白茶,可以放上十几年之久,不仅不会变质,还能越陈越香。

我们说茶叶的保质期,其实更多的是在说最佳赏味期,也称最佳饮用期。

根据不同茶类的特性,有的茶喝的就是极致的新鲜,而有的茶,在经过时间沉淀后才更显香醇。

就像有的花在春天盛开,而有的花要到夏天才会怒放。

要想喝到一款茶最佳的香气滋味,感受它最风华正茂的时刻,一定要抓紧最佳赏味期。

过了这个时期,茶叶的香气、滋味,和汤水的柔滑度,都会开始走下坡路。

《3》

六大茶类的保质期并不完全相同。

以鲜嫩为主的绿茶、黄茶,喝新不喝旧,一般只有18个月的保质期。

它们制作流程相近,只是黄茶比绿茶多了一个“闷黄”的工序。

两者都不建议久存,当年的茶,当年喝完最好。

青茶,又称乌龙茶,以闽北武夷岩茶为例。

因为焙了火,所以整体比较干燥,一般保质期在2-3年,但具体情况要根据焙火程度、储存条件等等来判断。

红茶的保质期通常在三年左右。但两年以上的红茶,就有可能出现变味的现象,口感、香气都可能下滑,所以尽量不要等到2年后喝。

白茶和黑茶,保质期就难说了,存得好的,放上十几年都不是问题。

前者由于工艺简朴,大量天然物质被保留,多酚氧化酶依然具有活性,能够持续帮助白茶进行内质转化。

而后者独特的渥堆发酵工艺,使其能依靠茶叶内的微生物和菌群,越陈越香。

不管是什么茶,都有保质期,只是长短不一。

各大茶类的包装上,通常都会标注对应的最佳赏味期和储存条件,如果不按建议储存,即使仍在保质期内,茶叶也有可能变质。

这就又说到存茶了。

《4》

六大茶类,一个个揪出来说储存方法,太过冗长。

同为茶,它们的存储,其实有一定的共通之处。

首先就是要做好密封

做好密封,不仅能有效隔绝外界水汽和异味的进入,还能在最大程度上保留茶叶的香气。

对于适合长期储存的白茶和黑茶来说,空气中的水分是非常致命的,特别是在南方地区,空气中的水汽一直都很多。

密封没做好或者频繁开箱,水分子就会趁机进入箱内,不断与茶叶接触,进入茶叶内部,拉高叶片的含水量,导致茶叶变质变味。

无论何种茶叶,密封都是重中之重。

其次,要将茶叶隔墙离地安放

这一点的目的,和密封一样,都是要将茶叶与水汽隔绝开来。

特别是福建这样的南方沿海地区,一年四季空气中的湿度都非常高,而墙面和地面,又是室内最容易聚集水汽的地方。

有的茶友在使用三层包装法后,茶叶依旧受潮变质,就是因为没有将茶叶隔墙离地存放。

水汽无形,对茶叶却十分有害。

建议茶友们将茶叶存放在距离墙面和地面15厘米及以上的位置,不仅能够有效避免茶叶与水汽的直接接触,还有利于远离各种蚊虫。

除了防潮,茶叶的避光防晒也必不可少。

光线,尤其是紫外线,对茶叶中的叶绿素有明显的分解作用。即便是室内,柔和而持续的光线也不容小觑。

在光线的照射下,叶绿素和其他丰富的天然物质会不断褪去,最终导致茶叶暗淡无光,茶汤寡淡无味。

存茶时,要尽量选择避光的环境或者能有效隔绝光线的密封容器,以确保茶叶能长久保存而不变质。

《5》

有共通,就一定有不同。

如果家中茶叶种类繁多,那么存放不同的茶类时,一定要做好区分。

如果为了节省空间,将所有茶叶都一股脑地放进同一个箱子或柜子里,又没有做好密封,那么茶叶跑气串味,就是必然的了。

丝丝缕缕的茶香随着没有密封好的包装缝隙,散到存茶的空间中,各种香气相互交融。

彼此作用,白茶染上红茶味,红茶染上黑茶味,最后很可能连一款香气纯正的好茶都留不下。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茶叶,都适合存在冰箱。

因为加工方式和属性不同,各类茶叶对温度和湿度的喜好也都有区别。

比如绿茶,它们需要冰箱的低温,来保持自身的鲜嫩度,以便在冲泡时展现最清新鲜爽的口感。

而白茶、岩茶、红茶等,最怕潮湿的环境。

和绿茶一起,一股脑地塞进冰箱,只会让低温打扰茶叶的正常储存。

针对各大茶类,具体如何储存,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6》

存茶,要建立在了解茶叶“性格”的基础之上。

茶叶的保质期,其实就是茶商们根据茶叶的特性,提出的饮用时间建议。

虽然过了保质期并不一定等于茶叶生命的终结,但不在最佳赏味期的茶,香气和滋味肯定不是最好的了。

即便是白茶和黑茶,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储存,才会越陈越香。

所以,不管什么茶,都还是在保质期内喝完最好。

每种茶都有属于它的特色,刻意追求老茶,有时反而容易错过新鲜滋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