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人浏览 2025-04-29 17:36:39
前几天整理茶柜,翻出一罐三年前朋友送的龙井。
开盖一看,原本翠绿的茶叶已经泛黄,香气也淡了许多。
对于龙井来说,放了三年,肯定是不能喝了。
怪我平日里过分偏爱白茶,让这罐龙井在茶柜里越藏越深,直到过期也浑然不觉。
看着发黄的茶叶,想起去年到杭州拜访一位茶艺师的经历。
那天下午,我们在她的茶室中,分别体会到了五个月碧螺春的清新怡人,和五年老寿眉的醇厚甘润。
和能够越存越香的白茶相比,追求新鲜的绿茶果然还是要趁早喝。
不同种类的茶叶就像不同的人,有自己的个性和舒适圈。
每年春茶上新时,总有几位新茶友留言问我:“一下子买了好多种茶,感觉喝不完了,茶叶也有保质期吗?”
今天,干脆就来聊聊这个问题,顺便介绍一下,六大茶类中,各类茶的保质期都是多少,要存好这些茶,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2》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茶叶有保质期吗?
有的,但茶叶的保质期,和大多数人所想的,常见快消食品的保质期不同。
快消食品包装上的保质期表示,食品在这个期限之前,只要储存得当,都是能吃的。
一旦过了这个期限,食品的品质就会明显下降,很可能长出各种细菌、发霉变质,最好不要再吃。
而由于制作工艺和储存方式的特殊性,茶叶不像牛奶面包,过了保质期就会变质。
或者说,茶叶品质的变化,是一个持续的、不断发生的过程,是量变引起质变,而不是一夜之间突然改变。
拿白茶举例,储存得当的白茶,可以放上十几年之久,不仅不会变质,还能越陈越香。
我们说茶叶的保质期,其实更多的是在说最佳赏味期,也称最佳饮用期。
根据不同茶类的特性,有的茶喝的就是极致的新鲜,而有的茶,在经过时间沉淀后才更显香醇。
就像有的花在春天盛开,而有的花要到夏天才会怒放。
要想喝到一款茶最佳的香气滋味,感受它最风华正茂的时刻,一定要抓紧最佳赏味期。
过了这个时期,茶叶的香气、滋味,和汤水的柔滑度,都会开始走下坡路。
《3》
六大茶类的保质期并不完全相同。
以鲜嫩为主的绿茶、黄茶,喝新不喝旧,一般只有18个月的保质期。
它们制作流程相近,只是黄茶比绿茶多了一个“闷黄”的工序。
两者都不建议久存,当年的茶,当年喝完最好。
青茶,又称乌龙茶,以闽北武夷岩茶为例。
因为焙了火,所以整体比较干燥,一般保质期在2-3年,但具体情况要根据焙火程度、储存条件等等来判断。
红茶的保质期通常在三年左右。但两年以上的红茶,就有可能出现变味的现象,口感、香气都可能下滑,所以尽量不要等到2年后喝。
白茶和黑茶,保质期就难说了,存得好的,放上十几年都不是问题。
前者由于工艺简朴,大量天然物质被保留,多酚氧化酶依然具有活性,能够持续帮助白茶进行内质转化。
而后者独特的渥堆发酵工艺,使其能依靠茶叶内的微生物和菌群,越陈越香。
不管是什么茶,都有保质期,只是长短不一。
各大茶类的包装上,通常都会标注对应的最佳赏味期和储存条件,如果不按建议储存,即使仍在保质期内,茶叶也有可能变质。
这就又说到存茶了。
《4》
六大茶类,一个个揪出来说储存方法,太过冗长。
同为茶,它们的存储,其实有一定的共通之处。
首先就是要做好密封。
做好密封,不仅能有效隔绝外界水汽和异味的进入,还能在最大程度上保留茶叶的香气。
对于适合长期储存的白茶和黑茶来说,空气中的水分是非常致命的,特别是在南方地区,空气中的水汽一直都很多。
密封没做好或者频繁开箱,水分子就会趁机进入箱内,不断与茶叶接触,进入茶叶内部,拉高叶片的含水量,导致茶叶变质变味。
无论何种茶叶,密封都是重中之重。
其次,要将茶叶隔墙离地安放。
这一点的目的,和密封一样,都是要将茶叶与水汽隔绝开来。
特别是福建这样的南方沿海地区,一年四季空气中的湿度都非常高,而墙面和地面,又是室内最容易聚集水汽的地方。
有的茶友在使用三层包装法后,茶叶依旧受潮变质,就是因为没有将茶叶隔墙离地存放。
水汽无形,对茶叶却十分有害。
建议茶友们将茶叶存放在距离墙面和地面15厘米及以上的位置,不仅能够有效避免茶叶与水汽的直接接触,还有利于远离各种蚊虫。
除了防潮,茶叶的避光防晒也必不可少。
光线,尤其是紫外线,对茶叶中的叶绿素有明显的分解作用。即便是室内,柔和而持续的光线也不容小觑。
在光线的照射下,叶绿素和其他丰富的天然物质会不断褪去,最终导致茶叶暗淡无光,茶汤寡淡无味。
存茶时,要尽量选择避光的环境或者能有效隔绝光线的密封容器,以确保茶叶能长久保存而不变质。
《5》
有共通,就一定有不同。
如果家中茶叶种类繁多,那么存放不同的茶类时,一定要做好区分。
如果为了节省空间,将所有茶叶都一股脑地放进同一个箱子或柜子里,又没有做好密封,那么茶叶跑气串味,就是必然的了。
丝丝缕缕的茶香随着没有密封好的包装缝隙,散到存茶的空间中,各种香气相互交融。
彼此作用,白茶染上红茶味,红茶染上黑茶味,最后很可能连一款香气纯正的好茶都留不下。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茶叶,都适合存在冰箱。
因为加工方式和属性不同,各类茶叶对温度和湿度的喜好也都有区别。
比如绿茶,它们需要冰箱的低温,来保持自身的鲜嫩度,以便在冲泡时展现最清新鲜爽的口感。
而白茶、岩茶、红茶等,最怕潮湿的环境。
和绿茶一起,一股脑地塞进冰箱,只会让低温打扰茶叶的正常储存。
针对各大茶类,具体如何储存,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6》
存茶,要建立在了解茶叶“性格”的基础之上。
茶叶的保质期,其实就是茶商们根据茶叶的特性,提出的饮用时间建议。
虽然过了保质期并不一定等于茶叶生命的终结,但不在最佳赏味期的茶,香气和滋味肯定不是最好的了。
即便是白茶和黑茶,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储存,才会越陈越香。
所以,不管什么茶,都还是在保质期内喝完最好。
每种茶都有属于它的特色,刻意追求老茶,有时反而容易错过新鲜滋味。
窗外炉烟自动,开瓶试、一品香泉。宁静致远,方得始终,我是林方致。我有一道一直很喜欢的菜,做法简单,食材亦是朴素无华,但味道却特别鲜美。于是,只要季节合适,家人总会为我做这样一碗汤,还为它取名“仙汤”,其实这就是一碗普通的丝瓜汤罢了。做法如下:清水温热时,把去皮的丝瓜片放入同水开,加少许盐,少许鸡精,
中国茶文化焕发新生:从传统饮品到现代健康产业的多元蜕变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历经千年演变,如今正以全新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从六大经典茶类到新式茶饮的崛起,从养生功效到产业创新,茶叶的多元价值不断被挖掘,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纽带。---传统茶类:工艺与功能的千年传承中国茶叶根据发酵程度和加工
一杯清茶慰岁月,偷得安闲做诗文。宁静致远,方得始终,我是林方致。不知道茶友们是否有和我相同的感受,自从开始喝茶后,就对茶产生了一种依赖,就像是一种瘾,难以割舍。喜欢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缘由,茶的清雅、茶的香气、茶的甘甜、茶的青涩、茶的回味无穷……茶在不同的茶人心中,是不一样的,它们不再仅仅是茶了,更
我虽贡茗未求佳,防微犹恐开奇巧。宁静致远,方得始终,我是林方致。要想一杯茶好喝,除了本身要有出众的品质外,冲泡技巧也是关键,是锦上添花还是拖后腿,就看各人手法与理解了。如果你觉得一直以来你的泡茶水平都没有进步,无法突破,那么这篇文章建议点赞收藏,帮你快速提升泡茶水平。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叶已经在神州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可以选择的吃的很多,也就导致了很多人经常吃高糖、高热量、高油脂的食物,还经常喝酒。这就导致了越来越多人患上肝病。肝脏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起着去氧化、储存肝糖、制造胆汁、合成尿素、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等作用,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同时也起着调节血糖的重要作用。中医认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