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人浏览 2025-02-27 03:43:41
《1》
“今天的天气真暖和,你吃过饭了吗?”
这样温馨的对话开场白,在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
天气和饮食,中国人见面的日常寒暄,总是绕不过这两大经典话题。
无论是街头巷尾偶遇的邻里,还是久别重逢的老友,总能因此自然地拉近距离。
一个人独享喝茶时光时,经常会从书架上随意挑选一本作为陪伴。
根据心情的不同,有时选择的是现代散文,有时也会翻出一些古典文学。
文人墨客的作品里,天气与饮食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虽然无法像范仲淹那样,面对着洞庭湖和岳阳楼的壮丽美景,顺势发表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伟大胸怀。
但每次喝茶,都能从茶香与茶汤的交织融合中,收获到不一样的细腻感触。
喝茶,本是充满闲情逸致的兴趣爱好,对一些茶友来说却有着不少苦恼。
平日里工作繁忙,时间总是被各种琐事占据,大多数时候,只能用简单的玻璃杯匆匆一解茶瘾。
周末假期休息的时候,才有机会拿出精心收藏的好茶,用传统的功夫茶具逐冲细致品鉴。
即便如此,也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
最近就有茶友问起,如果喝茶喝到一半,中途不得不离开做其他事,叶底还能留着回来继续泡吗?
对于这个问题,还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接下来,就与大家一起深入探讨。
《2》
时间不长,可以接着泡。
接到一通电话、临时有事处理要离开一会儿,一两个小时的间隔,对叶底的影响并不大。
但前提必须是,盖碗内已经完全沥干水分,且保持着合盖的状态。
匆忙间放下手中的动作离开,可茶叶依旧浸泡在水里,任各类物质不断析出。
特别是带来苦味的咖啡碱、与呈现涩味的茶多酚,这两类物质的释放速度本就稍快一些,直接改变了茶汤口感。
即便只是三五分钟,回来时茶汤依旧温热,那浓烈的滋味,也让人丧失了继续品尝的兴趣。
如果忙完后回来有打算继续泡茶,在这之前,就一定要把茶汤完全倒出,再将盖碗盖上。
在这里,又会有人感到疑惑:
“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合盖?封闭在内的热量不会把茶叶闷坏吗?”
这还真不用担心,品质合格的白茶,在制作过程中经受过萎凋和烘干的考验。
特别是烘干的步骤,所使用的温度虽然保持在不损耗养分的范围内,但依旧不会太低。
相比之下,盖碗内持续下降的热量就有些不值一提。
空气中漂浮的杂质与灰尘,才是有损品茶体验的细微存在。
合盖后为茶叶提供一个防护空间,冲泡后喝进肚子里才更有卫生保障。
倘若实在不放心,可以将盖子移出一道小缝隙,让叶底透透气,又能保持茶叶的纯粹性。
《3》
间隔太久,叶底不新鲜,换茶重新泡。
另一种情况,喝茶的间隙时间早已超过两三个小时,甚至接近半天,都没必要继续留着。
最近天气正冷,部分出门有带茶习惯的人,往往会用上保温杯。
但众所周知,在保温杯持续高温高压的环境内,持续闷泡的茶汤,浓度早已提升了不知多少倍。
不仅失去了原有的滋味和口感,馥郁多变的茶香也变得薄弱普通。
为了尽可能地保持原汁原味的体验,诞生了用盖碗冲泡、保温杯承载茶汤的做法。
这时问题又随之而来,茶叶是早上出门前冲泡的,内部还有不少物质还未析出。
傍晚回到家,盖碗里的叶底还能不能留着继续泡?直接扔掉似乎有些浪费。
从白天到黑夜,即便还没隔天,也属于“隔夜茶”的范畴。
即便现在温度低,茶叶不容易变质,但从享受体验和营养价值的角度上看,也没有继续使用的意义。
茶叶中的芳香分子一旦激活,便持续不断地向外散发着香气。
漫长的等待时光中,茶香通过缝隙渐渐消散,叶底在氧化过程中,也变得不再新鲜。
此时泡出的茶汤不香不滑,不仅失去了应有的厚度和分量感,生津和回甘的后续体验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失去了香气落水的体验与丰富的滋味层次,只能作为有茶味的解渴之选,还不如换茶重新泡有意义。
《4》
茶要及时喝,营养物质不流失,香气滋味丰富。
一开始学习用盖碗泡茶,除了需要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凭借肌肉记忆将各个步骤熟记于心。
还需做到每一环节衔接流畅,动作熟练,不耽误出汤时间。
从注水、浸泡到出汤,每个细节都应恰到好处,使得茶汤的纯正本味能完美呈现。
喝茶亦是如此,从第一冲的厚积薄发,到最后一冲的内敛悠长,整个过程都需要留有充裕的时间,细细品味。
如果中途被打断,较长一段时间后再回到茶桌前重新冲泡。
不仅心境和感受与之前有所不同,茶叶本身的状态也会有所变化。
再加上内质的大量流失,优质茶的品鉴体验也变得不够完整。
另外,装在保温杯里携带的茶汤,也建议在4-5个小时内尽快享用完毕,时间一长,口感也会出现明显下降。
曾经还有茶友问,是否可以将晚上泡了四五道的叶底,用食品盒密封后放入冰箱保鲜,第二天早上用来煮茶喝?
还是一样的道理,不新鲜的隔夜茶即便对身体没有大碍,也没有多少营养价值。
即便茶壶的高温煮制能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又能让口感变得更浓郁,但也不如正常现泡现煮来得香醇可口。
喝茶要喝得尽兴,又何必将自己局限在这5克已经利用过的茶叶里呢?
《5》
每次得到一款新茶,或是许久未喝的老茶,都会特意留出一整个下午的时间,细细品味。
拿起盖碗的盖子趁热深嗅茶香,端起品茗杯小口细品,一边在笔记上写下自己的实际感受。
十三四冲喝完,外面天色也开始有些昏暗,本子上原本空白一片,如今也承载着不少真切的回味记录。
一泡好茶完整喝完,口腔里依旧回甘悠长、芳香阵阵,心中也倍感充实与满足。
茶叶按照储存的不同属性,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白茶、黑茶以及其他再加工茶,只要储存得当,存茶环境良好,是可以长期储存的;一类是绿茶、红茶、黄茶以及部分乌龙茶,这类茶可以适当储存,但不能长期储存,最好是在保质期内饮用。其中,绿茶尤为特殊,因为没有经过发酵,茶叶保留大量自然风味物质,所以保质期短,还不能
生活中,我们购买每种食品都会查看保质期,茶叶也不例外,但茶叶品类多,工艺不同,茶性不同,因此每种茶叶的保质期也会不一样。细心的茶友发现:绿茶低温储藏,保质期在一年左右;红茶一般为2-3年;在查看普洱茶保质期时一般标着:符合存储条件下长期存储。于是很多茶友疑惑“普洱茶不会过期吗?”普洱茶是否也有保质期
武侠剧里,常常有主角被大反派击中一掌,原本武功低下的主角,因为这一掌,反而打通经络,变成绝世高人。中医中,经络是既神秘又核心的存在。在现代解剖学中,经络却被质疑存在。《黄帝内经》中,对经络有具体的描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经,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经四布,五行并行。”那么
一杯热茶能使人们在疲倦时休憩身心,也能使人们在寒冷时感到温暖,因此茶叶也是家家户户都有的饮品。笔者的一位朋友前段时间搬家了,喊我去家中做客,说搬家的时候在家里整理东西的时候翻到了一包10年前购买的红茶,记得当时这红茶比较出名还挺贵的,多买了2包,这一包还没拆封呢,若不是搬家翻出来都忘了,因为之前听人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随着今年的第一次寒流降温,很多地方都下起了今年冬季的第一场雪,在这雪花纷飞和气温骤降的时候,喝点热茶暖暖身子,是这冬季里特别舒适和惬意的一件事。中国作为茶叶的王国,按照茶叶加工制作过程中是否发酵,主要分为六大类茶叶品种,而其中绿茶是产量最高,以及饮用人数最多的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