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人浏览 2025-03-07 02:05:18
第一,不要盲目依赖冰箱
根据茶叶的发酵程度和加工方式,分为了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
因为属性不同,储存方式也有区别。
比如,有的茶类适合放在冰箱里冷藏。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绿茶和清香型铁观音。
它们需要利用低温,利用一定的湿度,保持自身的鲜嫩度,尽可能延续冲泡之后的鲜爽感。
而有的茶类,只需要在常温下存放即可。
像白茶、岩茶、红茶等茶类,都严厉拒绝冰箱潮湿冰箱的环境。
由此可见,茶叶和人类,其实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我们人觉得舒服的温度,不冷不热,对于茶叶而言,也是刚刚好的。
盲目地存进冰箱里,只会让低温抑制氧化还原反应,让水汽干扰茶叶的正常储存。
久而久之,受潮变质,生出怪味。
所以,喜欢干燥的茶叶,还是让它们与水分隔离,老死不相往来吧。
《3》
第二,不同茶类注意分门别类
有些茶友为了节省空间,会把所有的茶叶都放在一个箱子里,或者同一个柜子里。
如果是在确保了各自密封的前提下,这样做并没有问题。
但是,如果是开封以后,或者外包装比较单薄,有跑气风险的情况下,就不建议了。
打个比方,出于方便,很多人会把平时要喝的茶叶,装在铁罐里。
不同的铁罐里,装着不同的茶叶。
一个是红茶,一个是白茶,一个是花茶。
那么,考虑到铁罐的密封性有限,茶香会透过缝隙,缓缓散发到空气中去。
假如是一个密封的环境,茶叶彼此间就会相互作用,从而出现串味的现象。
白茶身上沾了些红茶的果香,红茶身上沾了些白茶的毫香,不伦不类。
还有的人,喜欢收藏白茶饼和普洱饼。
于是乎,便把它们统统都存放在紫砂罐里。
暂且不提紫砂罐是否有利于茶叶的长期保存,单凭混合储存这一点,就知道这批茶叶凶多吉少了。
真正有利于茶叶物质转化的团队陈化,应该是相同品类之间。
而不同的品类,天生自带壁垒,无法攻克。
强行融合,只会落得一个茶财两空的结果。
《4》
第三,做好密封,切勿频繁开箱
这一点,是针对散装的茶叶。
泡袋装的茶叶,因为已经用机器做好了密封,即开即喝,基本上不会受到外界水汽和异味的干扰。
所以,也就没有这方面的困扰。
频繁开箱这种行为,比较常见于适合长期储存的茶叶,如白茶和黑茶。
对于它们俩而言,存茶市场持久战。
不仅仅是三五年,七年,十年,甚至二十年,都是有可能的。
而有些茶友在存茶的过程中,喜欢“边喝边存”。
既能感受不同阶段的风味变化,又能亲自体验自己的劳动所得,很是惬意。
不过,过度关心所造成的频繁开箱,却是导致茶叶变质发霉的元凶。
要知道,在南方地区,空气中的水汽一直都很多。
在开箱的时候,就会有水汽趁机进入到箱子内部。
如果频率比较低,比如一个月取一次茶,或者半年开箱检查一次陈化状态,都是可行的。
因为进入的水汽比较少,茶叶还是干燥的,基本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
可若是频率过高,一天一次,甚至一天好几次。
那么,无疑是给了水汽可趁之机,不断地与茶叶接触,把它的含水量拉高,最终存出一堆怪味。
即便是北方,空气干燥,也不应该频繁开箱。
不论对于哪种茶类而言,想要保持自身的品质,密封都是关键。
《5》
第四,避光防晒
人要防晒,茶也是。
人要防晒,是因为担心紫外线太强,会晒黑晒伤,脸上长出晒斑,影响颜值。
而茶叶要防晒,则是因为光线会降低自己的品质。
不可否认,六大茶类在制作的过程中,基本都要萎凋走水。
在此过程中,难免要接触到光线。
比如,白茶中最高级的加工方式,就是日光萎凋,能够更好地排出水分,做出更鲜爽的风味。
但成品的茶叶,就应该乖乖呆在密封的、暗无天日的地方。
将茶叶置于光线下,即便不是太阳直射,也会让叶绿素分解,营养物质受损。
因此,建议选用不透光、遮光性能好的东西存茶。
用塑料袋、玻璃罐等透明的器皿储存茶叶,无疑是暴殄天物,浪费好茶叶。
《6》
第五,离墙离地
很早很早之前,村姑陈还没入行。
但因为福建人爱喝茶的习惯,也不乏去过各大茶城。
于是发现,当时的年代,大家普遍还没有养成“存茶”的观念。
买回家的茶叶,都是随时喝掉,喝完再买。
用五位数买一斤茶叶,更是奢望,想都不敢想。
大多数的口粮茶,都是装在大麻袋里,并且为了方便客人挑选,直接放在地上。
有人进来买茶了,就直接称斤卖。
可生活在福建这种沿海地区,一到回南天和梅雨季节,空气就潮湿的不得了。
空气中仿佛能掐出水来,墙壁和地面更是挂上了大大小小的水珠。
把茶叶贴在地板上,受潮变质,那是必然的了。
如今,存茶的观念渐渐深入人心,密封防潮等一系列要求,也在茶圈中传开了。
想要保证茶叶的品质,尽可能地延续风味,离墙离地,必不可少。
《7》
最后,村姑陈还想提醒各位一句。
不同的茶类,保质期不同。
虽然过期的茶叶,不代表一定会变质变味,但香气滋味终究会有所下滑。
所以,存茶的时候,不要一味地追求老茶。
目前茶圈中公认的,能够越陈越香,越老越有价值的茶类,只有白茶和黑茶。
至于绿茶、乌龙茶、红茶等,大家还是且喝且珍惜吧。
最理智的做法,就是在保质期,也就是最佳品饮期内喝完。
不必苦苦等待,耗尽青春。
趁它还是风华正茂,去体验绝妙的香气和滋味,岂不美哉?
茶叶按照储存的不同属性,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白茶、黑茶以及其他再加工茶,只要储存得当,存茶环境良好,是可以长期储存的;一类是绿茶、红茶、黄茶以及部分乌龙茶,这类茶可以适当储存,但不能长期储存,最好是在保质期内饮用。其中,绿茶尤为特殊,因为没有经过发酵,茶叶保留大量自然风味物质,所以保质期短,还不能
生活中,我们购买每种食品都会查看保质期,茶叶也不例外,但茶叶品类多,工艺不同,茶性不同,因此每种茶叶的保质期也会不一样。细心的茶友发现:绿茶低温储藏,保质期在一年左右;红茶一般为2-3年;在查看普洱茶保质期时一般标着:符合存储条件下长期存储。于是很多茶友疑惑“普洱茶不会过期吗?”普洱茶是否也有保质期
武侠剧里,常常有主角被大反派击中一掌,原本武功低下的主角,因为这一掌,反而打通经络,变成绝世高人。中医中,经络是既神秘又核心的存在。在现代解剖学中,经络却被质疑存在。《黄帝内经》中,对经络有具体的描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经,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经四布,五行并行。”那么
一杯热茶能使人们在疲倦时休憩身心,也能使人们在寒冷时感到温暖,因此茶叶也是家家户户都有的饮品。笔者的一位朋友前段时间搬家了,喊我去家中做客,说搬家的时候在家里整理东西的时候翻到了一包10年前购买的红茶,记得当时这红茶比较出名还挺贵的,多买了2包,这一包还没拆封呢,若不是搬家翻出来都忘了,因为之前听人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随着今年的第一次寒流降温,很多地方都下起了今年冬季的第一场雪,在这雪花纷飞和气温骤降的时候,喝点热茶暖暖身子,是这冬季里特别舒适和惬意的一件事。中国作为茶叶的王国,按照茶叶加工制作过程中是否发酵,主要分为六大类茶叶品种,而其中绿茶是产量最高,以及饮用人数最多的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