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人浏览 2025-03-01 00:47:14
《1》
和一位新茶友聊天,原本是在答疑解惑,结果对话渐渐延伸到了其他内容。
这位茶友的性格非常健谈,起初只是提到,他的研究生导师是个爱喝茶的人,随之讲起了他的故事。
这位处于花甲之年的老教授,日常生活过得一丝不苟,严谨而有规律。
几十年来如一日的生活习惯,让他的精神状态极为饱满,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还要年轻十多岁。
每周三下午的组会,导师都会雷打不动地带着一个透明的双层玻璃杯,杯里装着七分满的茶水,准时出现在教室门口。
也是受到导师生活态度的影响,茶友对喝茶也逐渐产生了兴趣。
这天他正是想请教,如何挑选一款真正适合自己的茶叶。
对于像他这样从未接触过茶叶的新手,一开始最重要的并不是去追求多么高级的茶韵。
而是要逐渐培养起爱好,感受喝茶带来的乐趣。
毕竟,每个人心中都可能有一时兴起的热情,但能否将这种热情坚持下去,还要看个人的需求和选择。
究竟要怎么做,才能找准真正适合自己的茶叶类型?
话不多说,这个过程可以分三步来进行,接下来,将逐一为大家揭晓其中的奥秘。
《2》
第一步,看口感偏好。
挑选茶叶和在外点菜,所遵循的原则其实大同小异。
食材的新鲜与营养,是菜肴最基础的要求,正如茶叶的新鲜度与内含物质的丰富性,是品茶体验的基石。
接着,根据在场所有人的口味偏好,精心安排不同的菜系,力求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满意的美食。
这与选茶时需要考虑茶友们的口味差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第一次喝茶,有些人倾向选择知名度高的茶叶,也有些会参考他人的推荐。
但每个人的口味喜好不同,随波逐流式喝茶,不一定能直接找到适合自己的类型。
在真正决定喝什么茶之前,更明智的做法,是深入了解不同茶类的风味特性。
如果口感偏清淡,或许会更偏爱清新鲜爽的品茶体验。
不发酵的绿茶、微发酵的新白茶,正能提供这类原汁原味的风味享受。
绿茶的豆香、草香、兰香等,让人仿佛置身于春日之中,而白茶以独特的毫香,以及花香、草药香等,展现出多变的香气层次。
与绿茶相比,新白茶的口感更淳和一些,带有果冻般的浆感,即便同样以鲜爽感著称,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味觉体验。
如果追求甘醇口感,温和的红茶与老白茶则是不二之选。
全发酵的红茶,花香、果香、花蜜香悠长,滋味清甜鲜醇,几杯下肚后,回甘持久,口腔与喉咙深处保持着滋润感。
经过多年陈化的老白茶,苦涩物质逐年减少,香气沉稳,茶汤厚度与浆感更加明显,入口顺滑而醇厚。
倘若想喝出劲道感,选择武夷岩茶绝不会出错。
焙火到位的岩茶,茶汤中木质香与药香的交织,口感绵柔饱满,舌尖轻推便能感受到明显的阻力,带来过瘾而不苦涩的品饮体验。
总之,在确定了大致的茶类后,再多尝试不同的品类,便能逐渐找准真正适合自己的茶叶类型。
《3》
第二步,看个人体质。
“绿茶、白茶性寒不能多喝,红茶、岩茶燥热易上火”,这样的谣言就像是老黄历,每隔一段时间就被重提。
在这句话里,只有绿茶受杀青工序的影响,保留了大量的茶多酚,对肠胃敏感的人容易造成刺激,其他均不可信。
白茶的主要工艺,仅包括萎凋和烘干,成品茶的营养物质里,茶氨酸的占比高于茶多酚。
无论是新茶还是老茶,茶性都属于温和的范围内。
而大家担心的全发酵红茶,和反复焙火的武夷岩茶,喝多了是否真的容易上火?
其实,喝茶与上火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简单来说,上火就是身体缺水的一种表现,是饮食习惯、个人体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纯净水烧开之后用于泡茶,浸出的只是茶叶内部天然物质,摄取水分的过程,更不至于引起上火。
哪怕是同一款茶叶,在不同的人身上体现出的效果也各有不同。
喝什么茶,还是要看实际的身体状况而决定。
如果对自己的体质没有确切把握,不妨从白茶喝起。
特别是经过陈化的老白茶,茶多酚、咖啡碱等刺激性物质转化成了新的养分,茶性更加温和。
同时,茶氨酸含量基本不变、黄酮类物质不断生成,有这两类营养物质的加持,不论男女老少,老白茶皆适宜。
《4》
第三步:看喝茶成本。
提起老白茶,除了性质温和的优势,越存越香醇的特质,也赋予其不菲的收藏价值。
近些年里,茶圈中老白茶的热度也因此持续提升,导致一些新手初次买茶,就指明非老白茶不可。
但在红茶、绿茶这样的大前辈面前,白茶只能算是后起之秀。
早些年间,人们的存茶意识并不强,如今年份越高的老白茶越少见,且价格不断翻倍攀升。
储存十年甚至更久的老白茶,大部分茶友也只是听说过,真正品尝的机会少之又少。
即便在不少爱茶之人的心中,茶叶的地位堪比日常三餐。
但在现实生活中,为了喝茶而耗费大部分收入的做法并不明智。
在个人经济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没必要为了面子,花大价钱买高年份茶。
不仅对自己造成了实际负担,新手一开始就喝高年份的老白茶,也不一定能完全喝透其中的滋味层次。
同样地,市面上那些价格异常低廉的老白茶,更不值得大家留意。
怀着侥幸心理贪小便宜,十有八九会掉入做旧茶的陷阱。
不仅缺乏正常白茶的多重风味,还会对身体造成各种不良影响。
初次接触老白茶,更推荐在3-5年陈的范围内做出选择,做旧风险稍微低一些,价格也相对更划算。
此外,茶友还可以考虑购买新茶或陈茶,保持良好的储存条件,自行存成老茶,不仅性价比高,也更安稳可靠。
《5》
倍受他人好评的茶,为什么自己喝起来觉得一般般?
每个人的思考角度和感受方式各有不同,喝茶绝不能盲目从众。
在做决策之前,听取他人的意见固然有参考价值,但最终的决定权还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听从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最了解自己的人,永远是自己。
茶叶按照储存的不同属性,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白茶、黑茶以及其他再加工茶,只要储存得当,存茶环境良好,是可以长期储存的;一类是绿茶、红茶、黄茶以及部分乌龙茶,这类茶可以适当储存,但不能长期储存,最好是在保质期内饮用。其中,绿茶尤为特殊,因为没有经过发酵,茶叶保留大量自然风味物质,所以保质期短,还不能
生活中,我们购买每种食品都会查看保质期,茶叶也不例外,但茶叶品类多,工艺不同,茶性不同,因此每种茶叶的保质期也会不一样。细心的茶友发现:绿茶低温储藏,保质期在一年左右;红茶一般为2-3年;在查看普洱茶保质期时一般标着:符合存储条件下长期存储。于是很多茶友疑惑“普洱茶不会过期吗?”普洱茶是否也有保质期
武侠剧里,常常有主角被大反派击中一掌,原本武功低下的主角,因为这一掌,反而打通经络,变成绝世高人。中医中,经络是既神秘又核心的存在。在现代解剖学中,经络却被质疑存在。《黄帝内经》中,对经络有具体的描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经,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经四布,五行并行。”那么
一杯热茶能使人们在疲倦时休憩身心,也能使人们在寒冷时感到温暖,因此茶叶也是家家户户都有的饮品。笔者的一位朋友前段时间搬家了,喊我去家中做客,说搬家的时候在家里整理东西的时候翻到了一包10年前购买的红茶,记得当时这红茶比较出名还挺贵的,多买了2包,这一包还没拆封呢,若不是搬家翻出来都忘了,因为之前听人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随着今年的第一次寒流降温,很多地方都下起了今年冬季的第一场雪,在这雪花纷飞和气温骤降的时候,喝点热茶暖暖身子,是这冬季里特别舒适和惬意的一件事。中国作为茶叶的王国,按照茶叶加工制作过程中是否发酵,主要分为六大类茶叶品种,而其中绿茶是产量最高,以及饮用人数最多的一类